成人在线欧美/66m66m摸成人66永久免费/免费麻豆av/国产中文在线

?
政策信息

中心簡介更多>>

       該中心是經縣政府批準、民政局注冊的非企服務機構。 主要負責收集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科研成果信息數據庫;建立科研、質量、信息、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專家信息數據庫;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組成專家服務團;組建專家及相關企業的產學研對接平臺,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洽談活動,協助完成產學研科技成果的轉化,做好科技成果的專利申報服務。

        聯系人:遲習卿 
        電    話:0317—8861931  
        手    機:13603338667
 
 

 

首頁 > 政策信息 > 省政策信息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來源: 河北省科技廳
作者:南皮縣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
日期: 2021-01-16
【字號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冀政字〔2020〕52號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0〕7號),加快推動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包括國家高新區、省級高新區,以下統稱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發揮好高新區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結合實際,提出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繼續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向,準確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新定位,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2022年冬奧會籌辦、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等重大機遇,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為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面提升高新區發展能級和水平,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集聚資源,創新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根本路徑,加快創新資源要素向高新區集聚,深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補足創新短板,增強創新能力,激活創新主體,引領高質量發展。
  堅持高新定位,打造高地。牢牢把握“高”和“新”發展定位,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構建開放創新、高端產業集聚、宜創宜業宜居的增長極。
  堅持量質并舉,提升能級。堅持在做大經濟總量中優化結構、提升質量,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優勢產業成鏈集群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堅持突出優勢,做亮特色。立足各區域發展基礎和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推進高新區特色化、優勢化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優化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高新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率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增強區域發展吸引力和競爭力。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高新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徑基本形成,研發投入強度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比例超過35%;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國家高新區數量達到7家以上,省級以上高新區數量達到35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的高新區達到9家;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新業態和新經濟不斷涌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5%,培育出一批“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管理體制更加精簡高效,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綜合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全省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成為引領全省經濟創新發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參與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1.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各高新區應建立財政科技資金穩步增長機制,鼓勵高新區或高新區所在地政府全面推行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省級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設立高新區建設專項,支持高新區完善創新體系,建設主導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省科技廳,各市、縣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市縣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不再列出)
  2.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依托雄安新區,積極爭取國家實驗室布局,培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高新區以骨干企業為主體,聯合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設市場化運行的新型研發機構。對符合條件納入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序列的,給予優先支持。(省科技廳負責)
  3.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支持高新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聯合研究和創新攻關,著力形成一批“殺手锏技術”,重點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超前布局一批“制高點技術”。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高新區內企業承擔。(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雄安國際化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推動一批國際重大成果轉化應用。將高新區打造成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核心載體,深化“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模式,推動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在高新區落地轉化并實現產品化、產業化。支持高新區加強軍民兩用科技成果的雙向轉化,建設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推動高新區集聚發展一批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完善技術轉移要素配置,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支撐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引進培養一流創新人才。支持高新區面向全球招才引智,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前沿材料等未來產業,引進一批國際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規劃建設一批外國專家公寓,省財政資金給予獎勵性補助,提升國際高端人才的服務水平。鼓勵高新區自主制定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專業人才或特殊人才政策,提供住房保障、戶籍辦理、創業投資、醫療保險、子女入學、出入境等方面“一站式”服務。對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在高新區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省外高層次人才及其創新創業團隊,符合條件的可申報河北省科技英才“雙百雙千”工程。在國家高新區內企業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經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科技行政部門(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部門)批準,申請工作許可的年齡可放寬至65歲。(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醫療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1.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競爭力。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科研人員和企業科技人員在高新區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強核心業務,加快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打造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品和品牌。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推動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廳負責)
  2.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支持高新區圍繞主導產業打造高新技術企業集群,繼續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強化高新技術企業精準培育力度,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體系的網格化、精細化、全程化。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創新、人才引進、市場融資、要素保障的支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完善高新技術企業獎補政策,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實施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培育一批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的“瞪羚企業”,發掘一批掌握行業技術、市場、品牌等話語權的“獨角獸企業”或潛在“獨角獸企業”。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行動,遴選一批體量規模大、創新水平高、行業帶動強的領軍企業,給予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創新團隊、創新平臺等方面的組合支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龍頭。(省科技廳負責)
  4.提高科技創新創業質量。實施高新區雙創升級工程,支持引進硬科技創業者、科學家創業者、海外高層次人才、企業家和投資人等高端創業人才。支持發展專業化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鏈條。支持高新區申創科技資源支撐型、高端人才引領型等國家創新創業特色載體。支持高新區舉辦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品牌活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1.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本地基礎條件,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因園施策,每家高新區應明確2個以內重點發展的特色主導產業,加強區域內創新資源配置和產業發展統籌,優先布局相關重大產業項目,推動形成集聚效應和品牌優勢,避免趨同化。深入推廣“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新模式,促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推進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升企業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萬企轉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高新區前瞻發展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生物技術、前沿新材料、氫能、冰雪科技等未來產業,布局發展跨界產業“新賽道”。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和新技術應用場景工程,吸引全球新技術成果在高新區“首發首試”。鼓勵高新區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引領新舊動能轉換。高新區要深入推進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工程,建立產業鏈“鏈長制”,實施“一鏈一圖、一鏈一制、一鏈一策”,培育形成若干以科技領軍企業為龍頭、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鼓勵高新區開展新經濟制度創新,探索實行包容審慎的新興產業市場準入和行業監管模式。(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支持高新區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強基礎性、配套性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精細化轉變,著力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建設科技服務集聚區,支持高新區引進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機構和高水平工業設計服務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在高新區投資設立知識產權運營公司,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評估、價值分析、交易、轉化、投融資等高附加值服務。推動石家莊、保定高新區國家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域試點建設。優先在研發設計、信息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科技服務業領域,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企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開放協同創新。
  1.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創新。發揮雄安新區核心引領作用,大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聚創新資源,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建設全球創新高地。支持高新區發揮區域創新的重要節點平臺作用,積極探索區域協同創新新路徑、新內容、新模式,鼓勵高新區加強與中關村、北大、清華等國內知名科技園區、企業總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合作,采取一區多園、總部—孵化基地、整體托管等模式在高新區建設一批合作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支持高新區圍繞重點領域和優勢產業與京津開展聯合關鍵技術研究和示范應用,共建一批科技研發中心。(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支持國家高新區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高新區整合或托管區位相鄰、產業相近、分布零散的產業園區,打造集中連片、協同互補、聯合發展的創新共同體。被整合或托管產業園區的GDP、市縣級財政收入等,可按屬地原則進行分成。支持高新區跨區域配置要素資源,提升周邊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區域經濟和科技一體化發展。(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國際創新合作。加快引進國際高端創新資源,支持高新區通過共建海外創新中心、海外創業基地和國際合作園區等方式,加強與國際創新產業高地聯動發展,加大對境外500強企業、全球行業領先企業、國際創新型企業的引進力度,融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支持高新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人才交流、技術合作和跨境協作,鼓勵高新區輸出優勢產能,支持企業“走出去”,在境外建設工業園區、科技產業園區等各類合作產業園。(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外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優化整體發展布局。
  1.新布局一批省級高新區。在邯鄲市叢臺區、保定市蓮池區等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區)新布局建設一批省級高新區,支撐引領縣域創新驅動發展。支持省級開發區外的工業園區通過創建省級高新區加快轉型升級。(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國家高新區建設。加強對創建國家高新區工作的統籌和指導,強化地市創建國家高新區主體責任,推動滄州、衡水、張家口高新區率先升級,推進邯鄲、邢臺高新區創建工作,加快實現國家高新區地市全覆蓋。加快創建以雄安新區為核心的河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不斷提升國家高新區發展能級和全國影響力。(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營造高質量發展環境。
  1.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優化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管理體制,實施“大部門、扁平化”管理。建立國家高新區與省級有關部門“直通車”制度。繼續推動高新區調整完善主要負責同志兼任體制,支持選拔配備懂園區、懂產業、懂創新的優秀干部充實高新區領導班子。推行全員聘任制,實行崗位公開、擇崗自愿、競爭上崗、公開招聘,形成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的競爭性選人用人機制。經批準高新區可根據自身實際,實行兼職兼薪、協議工資、年薪制、項目工資等多種分配方式。國家級高新區可參照雄安新區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做法,制定改革方案。(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優化營商環境。按照“權力責任一致、職責能力匹配、能放皆放”的原則,建立授權事項清單制度,支持地方政府賦予高新區相應的科技創新、產業促進、人才引進、市場準入、項目審批、財政金融等市級和縣級經濟管理權限。在高新區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推進高頻事項“一網通辦”。加快高新區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容缺受理制,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和審批備案事項。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程序,加快推進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自然資源廳按職責分工負責)支持高新區與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利用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開放優勢和國際化平臺,在國家高新區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相關改革試點政策,加強創新政策先行先試。(省科技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完善創新生態。加強金融服務,鼓勵商業銀行在高新區設立科技支行。支持銀行、擔保公司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線上批量授信、知識產權交易履約擔保等新型業務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高新區設立、用好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支持高新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融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北銀保監局、河北證監局、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構建大企業創新生態圈,充分發揮大企業平臺化作用,支持大中小企業圍繞供應鏈整合、創新能力共享、數據應用等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推廣資源開放、能力共享等協同機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生態。(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建設綠色智慧園區。支持高新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嚴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入駐。加大高新區綠色發展的指標權重。積極推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綠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城融合發展,支持高新區完善科研、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優化人才生活環境,營造產業生態、人文生態、環境生態“三態合一”的人才優質生活圈。建設智慧園區,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在高新區投資建設5G通信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政務、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數字化建設。(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高新區工作的統一領導。充分發揮省開發區改革發展領導小組作用,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做好高新區規劃引導、布局優化和政策支持等相關工作。所在地政府要切實承擔高新區建設的主體責任,給予高新區充分的財政、土地等政策保障,加強對高新區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和創新資源配置的統籌。(省開發區改革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
  (二)加強要素保障。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區根據需要擴區調區,保障占補平衡指標需求。強化高新區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強度、投資強度、人均用地指標整體控制,提高平均容積率。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快盤活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鼓勵市縣政府在高新區全面推行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用地政策,依法依規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創新創業等產業載體。(省自然資源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分類指導。支持有條件的國家高新區探索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強化原始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推進“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支持發展基礎較好的高新區加快創新資源的集聚,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區域創新中心。開展“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支持高新區培育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引領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省科技廳負責)
  (四)開展考核評價。制定引領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對高新區規模效益、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人才引進等進行考核。強化正向激勵,對先進高新區給予表揚獎勵,發展空間不足的,支持擴區;加大懲戒力度,對落后高新區通報批評,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整,暫停省級高新區資格。(省開發區改革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0年9月30日

您是本站第112934位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