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化生產線,使鋼管生產效率提高兩倍;裝上“智慧大腦”,汽車沖壓件模具生產實現全流程智能管控;數字孿生工廠,讓小藥瓶實現“云”上造……
近年來,滄州市大力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工作,引領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一個個智能工廠,通過深度融合5G、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由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制造,為滄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日,記者走進企業生產一線實地探訪。
一、建設數智化生產線 鋼管生產效率提高兩倍
7月11日,記者在位于鹽山經濟開發區的河北海乾威鋼管有限公司看到,偌大的數智化清潔能源鋼管制造智能工廠鮮見人影,數智化清潔能源管道生產線有序加工一根根大口徑直縫雙面埋弧焊鋼管,相控陣超聲波探傷機自動掃描鋼管焊縫,在線噴標機器人為鋼管精準噴涂標識。
河北海乾威鋼管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直縫雙面埋弧焊鋼管研發、生產、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被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河北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目前,公司擁有29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為打造智能工廠,我們投資1.6億元建成了這條數智化清潔能源管道生產線,新上了15臺(套)自動化設備,通過自主研發的先進工藝流程,實現了原料進場、加工焊接、質量檢測、成品出庫等全流程自動控制、智能運行。”河北海乾威鋼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貴良介紹。
近年來,作為鹽山管道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領跑者”企業,這家公司堅持技術為王,加速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我們這條數智化清潔能源管道生產線,設計年生產能力為25萬噸直縫雙面埋弧焊鋼管,整條產線只需8人值守,生產效率較傳統產線提高兩倍,產品良率達到99.7%。”李貴良說,今年上半年,公司產值近3億元。
為推進智能工廠建設,滄州市充分發揮產業集群聚集優勢,推動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該市大力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加速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同時,聚焦滄州市管道裝備制造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對接活動,邀請本地機器人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以及金融機構與企業精準對接。近兩年來,全市對重點特色產業集群400余家企業開展入企診斷活動,通過“一企一策”出具數字化轉型報告,明確技改方向,助力智能工廠建設。
二、汽車模具生產裝上“智慧大腦” 模具開發周期縮短30%
泊頭經濟開發區的河北興林車身制造集團有限公司,建成了5G汽車沖壓模具智能工廠。
7月11日,記者走進這家智能工廠看到,五軸數控加工中心高效運轉,刀具不停換位、切削,汽車后門內板模具逐漸成形。
“結合企業生產實際,我們開發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貫穿工藝分析、模具設計、編程排產全流程,為汽車模具生產裝上‘智慧大腦’。”該公司副總經理童博邊說邊輕觸平板電腦,調出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工作臺界面,廠區內的生產情況一目了然。
童博介紹,自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運行以來,他們購進多臺智能化生產設備,將產品設計、生產、質量管控等環節納入數字化管理,實現了數據共享和業務流程的緊密銜接,使模具開發周期縮短30%,設備利用率提升25%,生產效率整體提升32%。
“拿生產車間的排產來說,這是一項十分關鍵又煩瑣的工作。負責排產的工人不僅要了解訂單類型、工藝匹配度,還要掌握生產設備的運行情況,才能科學合理排產。”童博說。
如今,5G汽車沖壓模具智能工廠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對21臺生產、檢測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并上傳至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可以對生產線生產能力、待生產任務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給出最優生產策略。同時,還能一鍵將生產任務分解到各部門,實現訂單驅動計劃、計劃指導生產、生產自動報工的數據閉環。
在三坐標測量室,三坐標檢測儀的雙臂正在對汽車后門內板沖壓件進行自動檢測。“這臺三坐標檢測儀的檢測精度是0.004毫米,可自動測點、自動計算、自動生成檢測報告。”童博說,檢測報告上傳至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后,能第一時間優化汽車沖壓模具的生產工藝,保證汽車沖壓模具的產品質量。
“我們公司具備年產6500噸汽車沖壓模具的能力,如今與一汽大眾、問界汽車、理想汽車等多家企業長期合作。”童博說,公司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去年以來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技術研發,持續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為引領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滄州市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大力建設5G應用場景,實現5G網絡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全覆蓋。此外,滄州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還被列為首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三、搭建數字孿生工廠 小藥瓶“云”上造
7月11日,在位于滄州高新區的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廠,上百條自動化制瓶生產線全速運轉,一根根玻璃管被機械手精準插入制瓶機。經過切割、封底等工序,不到40秒,一批容量5毫升的中性硼硅玻璃預灌封注射器便被機械手一一抓取到傳輸帶上。
這些生產場景,在智能工廠一樓展廳的電子大屏幕上清晰呈現。“這一切都得益于我們打造的四星玻璃智能制造平臺。”滄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IT管理部部長劉哲說,他們通過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打造了四星玻璃智能制造平臺,搭建起數字孿生工廠,實現了在線運行監測、車間智能排產、產品質量優化、倉儲智慧管理。
劉哲點開四星玻璃智能制造平臺的制瓶產線看板,上面顯示著生產線的應產總數、總成品率等數據,物理工廠實時運作的每一個細節都被搬到“云”上數字工廠。
在劉哲看來,四星玻璃智能制造平臺的運用,不僅讓公司實現了從原材料投放到成品包裝的全流程自動化生產,還實現了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管理。以往,檢驗人員發現產品有缺陷,整批產品就全部報廢了。現在,工業相機以每秒200幀速度掃描藥瓶,實時檢測產品缺陷,并將相關數據第一時間傳至智能制造平臺。這樣一來,技術人員可迅速優化生產工序,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
“自2022年智能制造平臺投用以來,公司生產、銷售、庫存、財務等環節的數據實現了互聯互通,生產效率提高15%,成本降低8%。”劉哲說。
近年來,該公司投資近億元開展技術攻關,突破了中性硼硅玻璃的配方設計、窯爐工藝等難題,成為國內首家全部采用自有技術規模化生產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的高新技術企業,主營產品藥用一級耐水5.0中性硼硅玻璃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公司可年產8萬噸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管和80億支藥用中性硼硅玻璃瓶,產品供應國內600余家企業,并銷往40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滄州市大力開展智能工廠梯度培育工作,按照“示范引領+梯次推進”模式構建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促進企業間技術交流與成果轉化。聚焦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建設,打造區域行業領先標桿,形成“創建一批、培育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發展格局。接下來,該市將擇優再建設一批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加快推動全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