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是企業的根本,利潤是企業的命脈。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推動國務院穩經濟系列政策、省政府穩經濟大盤1+20一攬子政策和接續18 條措施落實落細,推動降本增收操作指引和“六個一”工作機制落地見效,即日起在“河北工信”微信公眾號開設“工業降本增收提質效”專欄,大力宣傳推介市縣、企業典型案例,推廣一批可學習、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做法和典型經驗,推動各地對標對表學先進,創新創優強服務,力促全省工業效益全面改善,加快推進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衡水市認真落實省降本增收《操作指引》,深入開展工業效益調研分析,制定出臺降本增收《工作方案》,多部門聯動、多領域發力助力工業企業降本增收。1-8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1%,居全省首位,是唯一實現利潤正增長的市。
一、大力減稅降費 降低稅費成本
采取舉辦納稅人線上學堂、加配遠程幫辦中心線上服務崗等辦法,快速精準高效落實各項減稅政策,累計辦理“退、減、免、緩”稅費32.7億元、惠及企業12.9萬余家(次),其中,為652家企業辦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4.13億元、減稅3.53億元。央視《晚間新聞》等媒體對衡水市做法進行了報道。積極推動階段性降低中小微企業用電成本,累計降費3566萬元。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減輕企業不合理負擔。
二、推進智改數轉 降低生產成本
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在全省率先建設以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工業大腦”、縣級(產業級)平臺為“骨干脈絡”、企業級場景為“神經末梢”的“1+N+X”工業互聯網體系,組織1200余家骨干企業注冊應用市級平臺,今年新培育省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點項目13個、數量居全省第3,以智改數轉促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青竹畫材公司通過搭建智能排產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設備與管理系統互聯,排產效率提高40%以上,車間統計人員工作量減少80%以上;衡水老白干公司通過實施營銷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構建質量追溯體系、提升品牌價值,營銷費用降低5%以上。
三、優化金融服務 降低融資成本
建立全省地級市第一個首貸服務平臺,實施“十行百億千企”金融支持行動,常態化開展“政府陪行長走企業、走產業”活動,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問題。今年以來,通過線上智慧金融服務平臺完成信貸投放123億元,線下走訪企業3700 余家(次)、放款額度328億元,同時積極向銀行推送省市重點項目,332個項目獲銀行支持貸款39億元。
四、積極援企穩崗 降低用工成本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階段性緩繳社保1126萬元、惠及869家企業;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減征1.18億元;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返還6384萬元;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1609萬元、惠及1654家企業。同時,積極加強用工保障,推廣“直播帶崗”模式,達成就業意向1萬余人(次);開辦鄉村“零工超市”599個,促成用工5000余人(次),新華社《經濟參考報》、《河北日報》等主流媒體對衡水市“零工超市”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五、發布產業指數 降低決策成本
推動絲網、復合材料、毛皮、鐵塔、橡塑制品、工程橡膠等6個具有行業主導地位的特色產業集群發布產業指數,數量居全省首位。各指數依托專業機構運營,基于大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建立產品價格指數、產業發展指數、產業景氣指數等分指數,精準監測和反映產業發展趨勢及變化規律,輔助企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調節生產節奏、調優產品投放,促進了企業減少產品存貨、提升產銷效率。
六、植入工業設計 增加產品價值
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建成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占全省總數五1/5;舉辦工業設計進企業、進園區、進集群活動28場,服務企業580家,通過工業設計與制造業融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建成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衡橡科技公司經過植入工業設計,橋梁檢測設備的智能化、人機交互等性能大幅提升,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銷售價格提高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