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市科技創新政策,廊坊市科技局圍繞優環境、強主體、建平臺、聚人才、促轉化,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潛能,加速高端科技成果到廊坊市轉移轉化步伐,全力推進內涵式增長,結合科技工作實際,精準發力,明確通過“六個下功夫 ”實現“六個新突破”,開創科技工作新局面。
一是在轉變思路上下功夫,著力在增加科技貢獻上實現新突破。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站位全市,立足全局,圍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賦能實體經濟、激活民營經濟這一主線,進一步拓寬工作思路,真正找準工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使科技創新真正成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力量源泉。
二是在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著力在優化創新環境上實現新突破。抓緊制定出臺加快實施科技強市行動意見等一系列科技政策規定,強化政策引領,促進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支持創新的政策合力。修訂完善《廊坊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加強科技戰略研判布局,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進一步修訂完善有關內容,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三是在對接京津上下功夫,著力在推進協同創新上實現新突破。用好京津科技資源。精準對接引進京津科技創新資源,抓緊制定出臺引進北京科技資源行動計劃,加快實現與北京等地在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上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做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文章。用活高校院所資源。加大對域內高校、科研機構的支持和服務力度,實施域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行動計劃,建立定期拜訪機制,引導高校、科研機構為本地產業服務,加快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用實行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現有科技型企業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聚集資源優勢,依托華為、新奧等領軍企業,帶動產業鏈和創新鏈上下游企業向廊坊轉移。用足科技重大活動。通過5·18經洽會、北京科博會、深圳高交會、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廣泛邀請對接域外特別是京津科技創新團隊,挖掘前沿科技成果,實現在廊孵化轉化產業化。
四是在完善平臺上下功夫,著力在提升承載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力促科技園區能級提升。抓緊制定出臺開發區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專項措施,加速《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推進落實,不斷提升省級以上開發區承載能力,下大力引進一批京津高端高新產業項目。力促研發平臺布局優化。瞄準廊坊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缺失和發展趨勢,超前布局前沿領域創新平臺和研發任務,增強創新驅動源頭供給。鼓勵支持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機構面向全市創新集成服務需求,搭建專業化、系統性服務平臺,提供從技術研發到成果孵化的全鏈條服務,做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力促孵化平臺提質增效。盡快制定出臺《廊坊市眾創空間建設工作指引》,進一步規范市級眾創空間認定條件和程序。指導幫助現有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其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貢獻能力。
五是在培育主體上下功夫,著力在賦能實體經濟上實現新突破。大力引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從注重企業數量向培育質量型、實力型、領軍型科技企業轉變,深入研究挖掘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經濟社會貢獻能力,真正在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中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成為全市經濟貢獻的“領頭羊”。支持企業攻克“卡脖子”技術。聚焦重塑產業優勢,鼓勵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承擔國家、省、市重點科研項目,破解產業技術瓶頸,打造一批標桿性、示范性企業,帶動產業鏈和創新鏈上下游企業向廊坊轉移,提升全市產業核心競爭力。實施“科技特派員”行動。面向“三農”、面向企業、面向基層,著力打造一支由農業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特派員、鄉鎮科技特派員組成的新型科技特派員隊伍,為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提供幫助,著力解決科技創新“最后一公里”問題。
六是在服務基層上下功夫,著力在補足短板弱項上實現新突破。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開展大包聯、大調研、大走訪工作,局領導班子帶頭,科室和基層單位負責人參與,每人分包縣(市、區)、園區和重點企業,定期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定期開展情況匯總和交流,弄清工作底數,摸深摸透基層科技工作真實情況,幫助基層和企業解決難點堵點和提供所需所盼。在此基礎上,堅持“走出去”,針對自身的短板弱項,到科技創新工作做的有特色、有亮點的地方去學習,對標對表,吸取經驗做法,破題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