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科技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多措并舉對接雄安新區高端產業,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借勢推動保定創新發展。
加強基礎前沿重點技術研發的對接。駐保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對接科研機構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緊密結合,增強源頭創新能力。圍繞保定市優勢學科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以顯著提升基礎研究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能力為目標,通過產學研結合等方式,充分發揮源頭創新能力,開展基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的基礎性、前沿性研究項目,為保定市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等領域重點產業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突破與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平臺服務雄安。保定市現建有院士工作站21家(院士48名),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270余家,對雄安新區開放,服務雄安新區高端產業建設。通過經費配套、后補助或績效獎勵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與雄安新區的研究機構合作,共同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和成熟配套的工程化技術,攻克一批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技術,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打造一批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研發平臺以及集技術開發與轉化、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于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培樹多方參與、形式多樣的國際合作創新共同體。加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促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做好雄安戰略新興產業和科技成果的外溢對接。抓住雄安新區建設的良好機遇,發揮保定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區位優勢和節點支撐作用。全面實施園區共建、筑巢引鳳、政企牽手、企業聯姻、托管合作、產業聯盟六種協同創新模式,加強與雄安高端創新資源的戰略合作,加強與京津科研單位、高校、央企、民企、產業協會等方面的密切溝通,推動科技與經濟的對接、創新成果與產業的對接、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的對接。積極推動雄安高端產業和創新成果在保定中試、孵化、轉化、落地,集中建設一批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戰略性標志性承載平臺,努力把保定打造成京津科技成果轉化轉移的重要承接地,把雄安新區先進理念、創新基因及先進的創新經驗、管理機制、生產方式引入保定,服務保定。借力與發達國家和先進城市的合作,引進一批在行業內具有領先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打造南資北移的首選地、外資進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場的橋頭堡,形成“集聚發展、集約發展”的集群規模。
吸引雄安新區的創新人才及團隊。健全完善高層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會保障等機制,建立完善區域性人才公共服務信息系統,推動京津保人才流動共享。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對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帶成果的雄安新區高層次產業技術創新創業團隊和創新型人才為保定市產業發展服務給予特殊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