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聚焦主導產業、突出優勢特色、匯聚資源要素、提效協作網絡、完善治理服務,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縣域產業集群。
2024年,全省107個省級重點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3.6萬億元,增速9.3%;上繳稅金872.6億元,增速2.5%。累計培育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9個,爭創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7個。有33個集群主導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其中6個集群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超50%。
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全省特色產業集群內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490家,“小巨人”企業238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9家。累計培育集群“領跑者”企業608家,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5.98%。以“領跑者”企業為核心組建集群創新聯盟和產業技術研究院189家,開放共享各類研發機構309個,帶動集群3200余家企業開展協作配套。
市場影響力逐漸增強。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計培育省級中小特色產業集群39個,爭創國家中小特色產業集群17個。有33個特色產業集群主導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其中6個集群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集群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4750項,有效期內專利14萬余件,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分別為235項、223項。125家“領跑者”企業產品填補國內外空白。許多特色產業集群憑借技術“一招鮮”,形成了行業隱形冠軍。
在集群數字化發展方面,我省大力推動網絡設施建設和應用。截至目前,128個集群累計建設5G基站13萬個以上,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超過69.7%,固定網絡IPv6流量占比超過21.8%;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2024年舉辦工業互聯網“百城千園行”活動195場,為127個集群引入數字服務商91家,幫助4000余家企業開展政策標準培訓等,推動5G網絡和工業互聯網標識服務,86個集群建設了各級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
六大路徑推動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河北省工信廳制定有力措施推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健全龍頭企業領跑機制。緊盯“領跑者”企業培育,健全“領跑者”企業培育庫,分類指導、包聯服務發展潛力大的“領跑者”企業,使其快速成長為“群主”型企業。引導并購重組,引導和鼓勵企業以獲取技術、品牌、人才和市場為目的,對集群同行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強化金融賦能,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圍繞“領跑者”企業及集群產業鏈創新開發綜合金融服務產品。引育大項目帶動,針對集群產業鏈關鍵環節,招引大項目、好項目。
健全“共享智造”深化機制。選準切入環節,尚未開展共享的集群要依托“領跑者”、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企業開展先行先試。推動共享迭代,共享制造已具備一定基礎的集群,要在實現制造能力共享的基礎上,延伸發展原材料集中采購、物流倉儲集中管理等服務能力共享。搭建共享平臺,探索開展“共享智造”的集群,要通過建設數字化平臺實現生產設備、專用工具等制造資源協作共享。
健全創新發展機制。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領跑者”企業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組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或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聚焦集群共性需求開展技術攻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揮“領跑者”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技術研發優勢,探索從技術攻關到概念驗證、中試熟化、企業孵化直至園區運營、產業集群的全鏈條創新模式。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聚焦集群產業實際和企業需求,編制集群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為產業集群內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診斷、改造等全方位服務。
健全數字化賦能機制。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集群企業上云上平臺。培育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組建服務商隊伍,針對集群產業特點和企業需求,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培育集群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企業,推出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小快輕準”產品。開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賦能,指導各地開展5G基站、千兆光纖網絡建設,推動標識在工業設備和工業產品的應用。
健全綠色化轉型機制。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推進以化石能源消費為主的集群提升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提升集中治污水平,建立污染物和碳排放融合清單,制定綠色改造方案,推動集群建設行業主要污染工序“共享車間”。培樹綠色制造示范,組織專業服務機構,對集群企業進行全面的節能降碳診斷,提升集群綠色化發展水平。
健全品牌帶動機制。強化品牌培育,支持集群培育注冊集體商標。多渠道宣傳推廣,組織集群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展會,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做好品牌保護,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