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綜述
風起渤海之濱,潮涌運河兩岸。
盡管是冬令時節,但滄州對接“一帶一路”、深化對外開放的氛圍卻如春天般生機勃勃。11月13日至14日,在滄州召開的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以其豐碩的成果,為共襄開放合作、攜手發展共贏寫下了嶄新篇章。
這是一次對外開放的盛會。滄州,這座千年古城再次敞開懷抱,來自中東歐國家駐華使節及政府、友城代表和中國駐中東歐國家使館代表及國內外商協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代表等近400人齊聚一堂,共敘友情、共謀合作、共話發展。
這是一場思想碰撞的盛會。國內外重要嘉賓及專家代表圍繞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及展望、攜手共創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美好未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潛力與發展方向、中歐先進技術與產業合作、金融賦能中小企業發展等主題進行主旨演講,就深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進行圓桌對話。與此同時,五場高質量、高水平的論壇同步展開。
這是一次成果豐碩的盛會。以促進經貿合作為抓手,論壇現場舉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12個合作項目簽約,總投資75.11億元,涵蓋了裝備制造、新能源、高端制造、對外貿易等多個領域。同時,通過前期對接洽談,本屆論壇共達成合作成果109個,總投資636.36億元人民幣。
……
這是友誼心曲的激蕩,更是合作強音的交響。
“此次論壇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交流的重要平臺,促進了各國經濟發展,為全球市場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將會為塞爾維亞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塞爾維亞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西尼沙·馬利在開幕式視頻致辭中表示。
在滄州,參與中國—中東歐合作有著悠久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從1956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中捷友誼農場”成立開始,60多年來,從經濟到人文,再到頻繁的民間往來,我市充分利用對外交往背景積淀深厚、多重利好機遇疊加、區位優勢獨特的優勢,與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東歐國家合作愈加緊密。
2018年,工信部正式批復設立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被寫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索非亞綱要》,也開啟了中歐合作的嶄新篇章。
2021年,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講話,強調要加強地方經貿合作,繼續推進寧波、滄州等地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產業園建設,讓滄州倍感關懷、備受鼓舞。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滄州視察,強調要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滄州深化與中東歐國家交流合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鸞鳳翔集,因有茂樹繁枝。作為全國范圍內唯一一家面向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區,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面向中東歐國家謀求多層面、多領域合作發展,在深化產業服務、加快項目建設、打造服務平臺、推進國際合作等方面,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吸引力,確定了中國—中東歐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國—中東歐產業合作基地、中東歐國家產品展示貿易合作基地、中國—中東歐文化交流基地的發展定位,形成了都市商務區、科技智創區、通用航空園、高端制造園、中歐綠色產業園“兩區三園”的發展格局,也成為滄州與中東歐國家共同打造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新高地。
來自波黑巴尼亞盧卡市的友城代表奧爾加·巴比奇,在參觀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后,對合作區的蓬勃發展連連稱贊。她說:“滄州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很感謝這次合作論壇提供平臺,讓我們有交流溝通的機會,為兩國中小企業合作搭建橋梁。希望雙方繼續加強交流交往、深化合作,實現更高水平互利共贏。”
合作論壇是推動中國與中東歐開放合作的一座橋梁,也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論壇以合作區為紐帶,采用線下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匯聚國內外高端資源要素,創新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全力打造引領中外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具有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的高端開放平臺。
圍繞高端化,首次舉辦新興產業論壇。聚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本屆論壇舉辦鋰電池、再制造、通用航空三場產業合作論壇及優化服務賦能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論壇,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作主題演講,數百家相關領域創新鏈、產業鏈頭部企業,交流最新技術、分享應用場景、展示解決方案、洽談生態合作。其中,通用航空產業合作論壇上,全資收購捷克鯊魚航空公司項目、民航飛行員培訓戰略合作項目等12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25.8億元。
圍繞專業化,首次組織創新成果展覽。本屆論壇首次設置了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創新成果展。來自捷克、匈牙利、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22家境外企業,以及比亞迪、阿里、騰訊等國內知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圍繞各自的企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產品、系統解決方案等開展集中發布活動,充分展示了國內外優質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果,打造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創新成果展“金字招牌”。
圍繞國際化,首次開展跨境對接活動。中國銀行、河北省人民政府首次共同主辦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跨境撮合對接會,277家海內外客商進行了一對一多輪次的高效洽談,涉及管道裝備、汽車制造、服裝服飾等多個行業領域,最終達成62個合作意向,簽約金額1.1億美元,通過市場化、商業化方式為跨境合作項目提供充足便利的資金服務和政策支持。
圍繞產業化,首次實現國際雙向合作。本屆論壇以實體經濟和產業項目為重點,著力引進塞爾維亞精密模塊軸承智能制造、斯洛伐克特倫斯程控機床整機生產、捷克鯊魚飛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同時,還積極推動石家莊國際陸港在匈牙利建設物流集散中心,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河北力量。
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作為深化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合作論壇對雙方而言,既是一次機遇的分享,更是一場“雙向奔赴”。如今,論壇內外,暢所欲言,中小企業溝通交流的機制更加健全,各方建言獻策的通道更加完善,中國—中東歐同頻共振、攜手而行成為新常態。
回望過往,滄州與中東歐國家在開放包容中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展望未來,站在新的起點,雙邊合作將走得更穩、更實、更遠,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滄州,對接中東歐,面向碧海藍天,矚目星漢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