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出臺《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滄州區域建設實施方案》,以“十四五”期間滄州全域納入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打造成果轉移轉化新優勢,推動重點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大幅提升,形成機制靈活、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為建設現代化沿海經濟強市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方案要求,我市將圍繞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工程、強化成果轉化承接平臺支撐、完善技術要素市場、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服務、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模式等重點任務發力,到2025年,全市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將增長20%,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220億元。建成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省科技成果轉化網)滄州分中心,省級技術轉移機構達到35家,技術經理人達到300人,省級以上眾創空間達到19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15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00家左右。
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工程。積極參與早期研發項目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挖掘形成高商業價值成果,實現一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基地建設,2023年底前建設省級中試熟化基地3家,2025年重點支持產業實現中試熟化基地全覆蓋;實施重大成果轉化專項,鼓勵市內企業牽頭承擔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23年底前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項左右,2025年底前累計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0項左右;實施新技術場景應用示范項目,聚焦市域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商業化價值的示范產品,2025年底前,推薦申報應用場景建設項目10項左右。
強化成果轉化承接平臺支撐。支持共建高能級研發平臺,鼓勵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參與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分中心建設,鼓勵企業、園區積極對接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吸引更多成果到滄州轉化;建設科技合作平臺示范基地,積極推薦納入省級科技研發平臺培育庫,深化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臺示范基地建設;推進科技園區共建模式,推動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鼓勵與京津等地共建合作園區,到京津等地設立“人才飛地”“研發飛地”。
完善技術要素市場。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鏈條,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力度,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00家左右,全市省級以上眾創空間達到19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15個;建設技術轉移網絡,搭建縱向聯通省市縣、橫向連接產學研的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網絡,建成展示交易中心滄州分中心,打造中東歐滄州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強化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滄州啟航省級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支持高校院所建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到2025年,市域內高校、科研院所建設技術轉移機構2至3家,全市省級技術轉移機構達到35家,技術經理人(技術經紀人)達到300人;開展科技特派團和特派員服務,精準靶向、全程跟進,助推區域特色產業發展。
開展科技成果對接服務。促進技術需求和成果精準對接,全力做好“揭榜掛帥”、科技特派團等工作,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2025年底前累計支持“揭榜掛帥”項目100項左右;開展科技成果直通車服務,加強與國內外院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常態化開展科技成果路演、科技成果直通車等活動, 2023年底前舉辦對接活動5場以上;優化科技金融服務,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貸款貼息和科技保險等方面支持力度,組織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支持融資擔保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擔保服務,促進科技企業上市融資。
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模式。建立職務科技成果改革試點,支持高校院所賦予科技人員職務科研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引導規范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機構建立科技成果評價試點,探索在工程系列增設技術經紀專業職稱制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財稅獎補政策,對輸出技術合同、吸納技術合同(技術開發、技術轉讓)進行補助;推進“京津研發,滄州轉化”,深化與京津合作,進一步吸引京津成果落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