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在线欧美/66m66m摸成人66永久免费/免费麻豆av/国产中文在线

?
媒體報道
此欄目下暫無子欄目

中心簡介更多>>

       該中心是經縣政府批準、民政局注冊的非企服務機構。 主要負責收集國內外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信息,建立科研成果信息數據庫;建立科研、質量、信息、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專家信息數據庫;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組成專家服務團;組建專家及相關企業的產學研對接平臺,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洽談活動,協助完成產學研科技成果的轉化,做好科技成果的專利申報服務。

        聯系人:遲習卿 
        電    話:0317—8861931  
        手    機:13603338667
 
 

 

首頁 > 媒體報道

新中小企業促進法系列解讀——積極開展培訓 加強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來源: 中國工業報
作者:工信部中小企業局
日期: 2017-10-29
【字號

 

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綜合管理的部門應當安排資金,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國家支持有關機構、高等學校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人員培訓,提高企業營銷、管理和技術水平。國家支持高等學校、職業教育學院和技能培訓等各類教育培訓機構與中小企業合作共建實習實踐基地,支持職業教育院校教師和中小企業技術人才雙向交流,創新中小企業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人才培訓,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經營水平與職業技能,有利于促進企業依法經營和規范發展,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
一、人才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人才是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在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發明專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從另一方面看,我國中小企業總體素質不高,技術裝備水平落后,人才缺乏,管理粗放,客觀上已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點和難點。中小企業必須轉變要素投入的結構,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開發向主要依靠人才資源開發,依靠人才創新優勢轉變。這就要求要把中小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也可以看出,越是重視人才、品牌、質量的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就越強。所以說,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中小企業要轉型、要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才。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保證。中小企業在市場上生存發展,受到發展環境、政策因素等一系列外因的影響,但最終還要靠自身素質的提高。其關鍵就是要提升人才競爭力,誰擁有人才和智力資源,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但目前我國的人才競爭力還相對薄弱,人才匱乏作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尚未得到根本緩解。因此,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核心在于增強人才的競爭力。高素質的人才資源,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創新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動力。培訓支撐人才,人才支撐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各類培訓,不斷提高中小企業人才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中小企業整體素質。
———加強中小企業人才培訓是擴就業、保民生的需要。中小企業吸納了80%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這里邊就包括大量的高校畢業生,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比以前更加趨緊的形勢,大學畢業生去年是765萬,今年是795萬,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力開展面向各類就業人群的培訓,是提高其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要更加重視中小企業在緩解就業壓力中的重要地位,在當前加強中小企業培訓工作,不僅有助于改善求職者的就業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中小企業發展水平,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提升創業者能力水平,培育“鼓勵創業、勇于創新”的創業文化,積極發揮“以創業促就業”的作用,也是當前推進“雙創”的必然要求和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
———加強中小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培訓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如,美國的中小企業培訓工作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統籌組織為中小企業提供培訓技術服務、咨詢和資金援助計劃,并在一些知名高校組織成立了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專門為小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咨詢以及研究顧問等服務。意大利政府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中小企業聯合組織,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以及培訓技術人員。分布于德國全國各地的技術管理培訓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的技術與管理培訓。英國政府在全國12所大學設立了小企業人員培訓中心,按企業性質劃分制訂各行業的培訓大綱。全國各地也成立相應的中小企業培訓和咨詢機構,組織數以萬計的由政府支薪的退休工程技術人員及各方面專家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上述國家和地區都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人才培訓工作的地位,并制定了統一的中小企業人才發展及培訓計劃,由各級地方政府負責實施。
二、切實抓好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作
近年來,在各地、各部門和廣大培訓機構的共同努力下,以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為重點的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實施以來已經累計培養了近6000名優秀的領軍企業家,每年帶動200多項企業間合作;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在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優質社會培訓資源的共同努力下,每年完成對50萬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這兩項工作已連續多年列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工作要點,成為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和全國中小企業管理系統的重要工作品牌,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中小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加強人才培訓的重要途徑。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工作力度,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支持社會機構、高等學校等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人員培訓。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結合中小企業發展實際,研究制定中小企業人才發展及培訓工作規劃,分層次、分類別、有計劃、有目的地推進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各地也要根據本地區實際和中小企業發展需求,研究中小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及培訓規劃,編制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完善工作措施,強化分解落實。同時,不斷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人才發展及培訓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行業組織、社會培訓機構積極參與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重視人才培訓和培養,完善企業自主培訓制度,加大自主培訓投入。
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的中小企業人才培訓投入機制。用好現有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資金,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健全財政補助資金與培訓成本、培訓質量、培訓項目實施效果掛鉤的績效評價機制。各地也要依法積極爭取擴大各級財政資金投入,有計劃地組織實施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
三是強化體系建設。繼續遴選一批教育質量高、社會信譽好、管理制度完備的高校、培訓機構作為重點合作單位。統籌推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面向中小企業開展各類人才培訓。推動各地建立一批中小企業培訓基地,逐漸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中小企業培訓基地網絡。整合政府、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家資源,建立數量充足、質量一流、專兼結合的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師資隊伍。建立中小企業人才培訓資源數據庫和人才服務平臺,形成關聯信息共建共享,實現對中小企業人才培訓信息的動態統計分析。
四是明確培訓重點。推動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產權制度、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引導中小企業樹立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加強財務、質量、安全、用工、風險等基礎管理,強化精益管理、現場管理,鼓勵中小企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培訓,激發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和創造力。圍繞“中國制造2025”,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加快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等為重點開展培訓。圍繞擴大創業和提高創業成功率,開展創業培訓,引導各類創業人員提高創業技能,增強自主創業意識。
五是提高培訓質量。不斷豐富培訓形式,創新培訓手段,綜合應用講座、案例教學、實戰演練、專題研討、參觀考察,以及遠程培訓等多種培訓方式。支持培訓機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遠程培訓服務系統,開展網絡培訓、移動互聯培訓等。積極拓展境外培訓渠道,大力引進國際智力,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強化培訓品牌建設,繼續抓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銀河培訓工程的組織實施,在師資配置、課程設計、教務安排、培訓成果管理等方面體現出國家級的水平。
六是鼓勵企業建立自主培訓體系和制度。企業自主培訓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的主要形式,也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企業文化、整合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企業應自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和發展需要,自主選擇培訓院校,自主確定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和形式,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自主培訓。各級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應加強對中小企業自主培訓的指導,加快建立適合企業自身情況的自主培訓體系和制度,使政府、社會和企業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中小企業培訓工作的發展。
中小企業培訓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要進一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中小企業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要樹立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資源的理念,注重培訓環境的創造,提高智力資源對企業發展的貢獻率,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各級政府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中小企業培訓工作的指導,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為中小企業培訓工作營造良好環境。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供稿)

您是本站第112934位來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