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河間是北方唯一的“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近年來在產業集群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請您介紹一下河間產業集群的整體布局。
王丙林:
河間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和石油鉆采設備為主的再制造產業體系。目前,河間是北方唯一的“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
河間市認真梳理再制造產業提升發展思路,結合用好引進的創新資源,確定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石油鉆采裝備、計算機服務器”三大再制造行業。同時,通過完善產業鏈條,搭建服務平臺,加強開放合作,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做大做強再制造產業集群。
筆者:
再制造產業是河間的支柱產業,能否詳細介紹其轉型升級的路徑和成效?
王丙林:
間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和石油鉆采設備為主的再制造產業體系。目前,河間是北方唯一的“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加強產學研融合。引進了“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家級研究平臺核心技術團隊,建立了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雙向互動,讓科技為再制造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研究院與河北科技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平臺共建、人才培養、研發項目合作。建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高動態導航實驗室河間分實驗室,聯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開展智能石油裝備相關科研工作。
大力引才育才。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支持再制造產業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措施》《關于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人才發展政策,對再制造等優勢產業引進的高端人才給予全方位支持。
發展領軍企業。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行業領跑者,長立汽配公司是工信部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企業,具備生產發電機、起動機再制造能力;格銳特鉆頭公司是工信部重點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鉆井工具和鉆頭再制造綠色設計平臺建設項目入選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
做強產業園區平臺。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建有技術研發、檢測認證、咨詢服務、標準服務“四中心”和成果轉化、人才實訓“兩基地”等6大平臺,提供再制造技術研發、檢測認證、標準制定、成果轉化與人才實訓等技術和智力服務,吸納全國優質再制造企業入駐,重點發展再制造“補鏈”和“延鏈”項目,推動再制造產業上下游之間有機耦合,促進產業高端化、聚集化、規?;l展。同時,打造京津冀再制造產業園,圍繞產業特色和優勢,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強化招商,走綠色化、規范化、集聚化的發展路線,做大做強再制造產業集群。
全力以赴抓招商。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積極引進符合產業規劃的優質項目。艾力馳、江輪、迎輝等一批重點再制造項目建成投產,賽亞特、安麥爾、分速動力、長祥汽配等一批汽車零部件再制造項目正在全力推進。
健全機制促合作。建立中英再制造峰會輪流舉辦機制。自2018年至今,成功舉辦多輪“中英綠色制造與再制造產業發展峰會”,成功舉辦多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再制造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建立了中—歐再制造產業技術合作聯盟。
擴大交流提水平。組織團隊赴上海、廣州、重慶、濟南等地考察知名再制造企業、交易市場和產業園區,到波蘭、英國等國外著名再制造企業參觀學習。積極參加法蘭克福汽配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年會等國內外知名展會,河間再制造產業贏得國內外專家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
筆者:
站在新起點上,河間再制造產業發展的目標和路徑是什么?
王丙林:
下一步,河間市各級各部門及廣大企業將珍惜老一輩企業家的辛勤付出,利用好現有的規模優勢、舊件優勢,擦亮全國第四家、北方首家國家級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牌子,堅持把加快發展再制造產業作為引領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牢牢把握政策紅利“窗口期”,聚焦補鏈延鏈強鏈,全力推進河間再制造產業提檔升級。
持續提升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優化投資服務環境、生態宜居環境、生活品質環境,進一步完善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動河間再制造產業有序集聚發展。
激發科技創新內生活力。創新再制造產業發展模式,加快再制造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整體技術裝備提升、商業模式創新、自主品牌創建;開展核心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應用,大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型再制造領軍企業。
拓展壯大再制造產業鏈條。以再制造全產業鏈建設為核心,以河間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為牽引,聚焦“補鏈延鏈強鏈”,著力引進關聯度高、相互協作配套的再制造產業項目,探索建立河間上下游鏈條相協調、逆向物流順暢的再制造生態圈,不斷提高我市再制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利用建設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滄州聯動創新區契機,積極申建國家跨境維修再制造綜合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