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按照海關總署和石家莊海關相關部署,滄州海關結合自身實際,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從服務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六個方面入手,積極推動落實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條細化措施。
一、服務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聚焦落實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部署,重點圍繞京津冀三關一體協同強化政策賦能。持續推進合作框架協議任務落實,積極推進三關協同。全力保障京津冀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深化三關互認合作,持續更新京津冀地區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名單,強化口岸與屬地海關的聯系配合,運用預約通關、應急值班、收發貨人免于到場查驗等模式,確保貨物快速驗放,提高口岸進口貨物進入國內生產流通領域時效。
二、促進進出口物流暢通
深入推進物流暢通。持續深化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改革舉措,減少港區物流作業環節,支持河北航空口岸探索試點機坪“直裝”“直提”創新模式。保障能源、礦產等大宗商品便捷通關。對進口低風險礦產品和原油“先放后檢”,經現場檢驗檢疫符合要求后即可提離,提離后實施實驗室檢測并簽發證書。推廣無人機水尺鑒重、便攜式固廢篩查儀應用,探索推進“優化進口鐵礦作業流程”項目建設。持續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深入推進“單一窗口”建設,積極落實液化天然氣(LNG)線上返稅、出口貨物已補稅/未退稅證明聯網核查、出口退稅申報報關單、發票“免填報”等服務功能,積極推廣“海關惠企通”平臺應用,強化宣傳推廣,不斷完善平臺“一站式”綜合服務。
三、支持口岸發展
支持港口發展。支持集裝箱業務發展,保障集裝箱航線運行,持續優化集裝箱物流和查驗流程。推動已獲批各類指定監管場地、功能性口岸提質增效。全面推進智慧口岸建設。積極探索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河北口岸場景,深化關港合作,切實推進符合河北產業發展的特色智慧項目,支持口岸深化智慧港口、“數字口岸”應用,提高口岸數字化服務能力。支持中歐班列增“點”擴“線”。支持中歐班列提質增量,規范開展鐵路轉關貨物實貨監管,持續推進“鐵路快通”監管模式。持續優化跨關區協同監管,推進鐵路監管作業場所規范建設,積極支持中歐班列回程常態化。
四、助力產業升級
加快推進先進技術設備進口。持續深入推進匯總征稅、多元化稅收擔保改革,引導企業充分享受“先放后稅、匯總繳稅”“一保多用、全國通用”政策紅利。認真落實“十四五”期間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積極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配合建立進口藥品“白名單”制度,實現“白名單”信息與申報信息比對,企業免于提交《進口藥品通關單》。嚴格規范高效做好特殊物品審批,在嚴格監管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審批效率。持續推動農產品優進優出。加快農產品企業注冊備案,支持優質動植物種質和資源性農產品進口,進一步壓縮檢疫審批時長。設立優先辦理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查檢窗口,實行優先查檢、“5+2”預約查檢等快速查檢模式。服務自由貿易協定更好發揮效能。優化政策服務措施,持續開展政策宣傳,大力推廣經核準出口商自主聲明制度和原產地證書“智能審核”“自助打印”便利措施,提升企業RCEP等自貿協定享惠水平,助企降本增效。
五、提升創新發展平臺
促進跨境電商健康發展。有序推廣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出口監管試點,有序推進擴大跨境電商一般出口商品跨關區試點。持續推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復制推廣。深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條碼申報應用,推動落實電子繳稅功能。推動加工貿易提檔升級。推動加工貿易提質升級,宣傳引導企業合法合規經營,培育扶持保稅新業態發展,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促進傳統產業通過深加工、提高技術含量,實現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積極落實創新監管機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促進加工貿易持續健康發展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擴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強化內外協同保護,提升精準執法效能,積極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知識產權海關備案,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政策宣講和風險提示,強化自主品牌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支持地方特色產業和優勢企業維護合法權益、開拓國際市場。
六、進一步助企紓困
加強高級認證企業培育。加大AEO(中國海關信用管理的最高等級,企業可憑此享受多種通關優惠)培育和認證力度,提升“一帶一路”“專精特新”等企業AEO占比。有效推進AEO便利措施落地,提升企業獲得感。持續推進“問題清零”機制。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活動,加大下基層、去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力度,廣泛收集企業需求,全面推進“關企智通車”平臺和海關12360熱線服務,實現關企交流互動“零距離”。推進行政審批“一站式”辦理服務。落實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加強海關行政審批網上辦理平臺推廣,提升行政審批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