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針對上海水源水質特征,研發微污染飲用水源水處理成套技術與方法,通過對預處理技術、深度處理工藝及消毒技術進行研究,確定了預臭氧化+常規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后續消毒的工藝流程。弄在此組合工藝的研究過程中,建立了基于單寧酸和腐殖酸吸附值的顆粒活性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發了多種新型消毒副產物分析方法,識別出典型含氮消毒副產物的關鍵前體物。此組合深度處理工藝已在長三角地區工程應用,包括上海市楊樹浦水廠深度處理工程及上海市南市水廠改造一期工程等,其規模總量達131萬m3/d,相應新增產值7. 02億元,新增稅收42 14萬元。推廣工程大幅度提高了出廠水水質,達到GB5749-2006(最新飲用水衛生標準)的106項指標要求;上海南市和臨江水廠保證了世博園區及周邊地區供水水質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本研究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己授權發明專利10項;SCI收錄論文49篇,EI收錄論文63篇,引用論文共1300余次;出版專著3部。2012年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查新點“飲用水中微量高毒性含氮消毒副產物二氯乙酰胺和三氯乙酰胺的測定方法”,結論為“該項目采用氣相色譜——質譜法( GC-MS)同時測定飲用水中二氯乙酰胺(DCAcAm)和三氯乙酰胺( TCAcAm)含量的方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本技術獲上海市2011年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